日本對職人的培養,極度講究。一個工藝職人的訓練,並非幾年的時間即可完成養成,就大淵武則老師來說,從學徒開始數十年的光陰,方才能成就一個日本金工大師的誕生。
數十年的時間裡,不單單只是技術的磨練,隨著時間的推進,生命的歷練自然也成為灌溉的養分。每一個學成的工藝大師,必然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命哲學,加諸這獨特的生命哲學,所鍛鍊出來的手藝,就是大師巧手之下的另一個價值。
金工作品不管是用具還是擺飾,金或銀,呈現出的必定皆為靜物,但如何讓靜止的物體展現出生命力,這就是工藝的禪境所在。佛教的禪宗,講究的就是心悟,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領會是唯一的法門。
同樣的道理,工藝大師賦予作品生命力的意義,便是透過他們的巧手,讓觀者有所感受,將自我的生命哲學融入其中,與作品的生命力進行對話。也許是一棵松、也許是一枝蘭花,靜止的作品,就能讓人感覺風吹拂,葉片跟肢幹搖曳的生命。
一隻不動的虎,透過眼神、姿態,表現出山林王者的風範;一條仰天的龍,透過對細部的雕琢,讓人感覺龍翱翔天際的英姿。意境的表達,也不一定局限於氣勢著營造,一直慵懶的貓咪,搭配上花具的概念,讓人聯想陽光,宛如貓咪臥在窗邊,慵懶的曬著太陽。
從作品當中,讓觀賞者感覺到畫面的延伸,而單單只是呈現出作品的形,而讓描述出心境的意,如此見山不是山的禪思,就是數十年養成的工藝大師,於手一隻外的另一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