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9日 星期六

【銀壺工藝】靜物展現動的禪境


 
日本對職人的培養,極度講究。一個工藝職人的訓練,並非幾年的時間即可完成養成,就大淵武則老師來說,從學徒開始數十年的光陰,方才能成就一個日本金工大師的誕生。

數十年的時間裡,不單單只是技術的磨練,隨著時間的推進,生命的歷練自然也成為灌溉的養分。每一個學成的工藝大師,必然都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命哲學,加諸這獨特的生命哲學,所鍛鍊出來的手藝,就是大師巧手之下的另一個價值。
 
金工作品不管是用具還是擺飾,金或銀,呈現出的必定皆為靜物,但如何讓靜止的物體展現出生命力,這就是工藝的禪境所在。佛教的禪宗,講究的就是心悟,無論是頓悟還是漸悟,領會是唯一的法門。
 
同樣的道理,工藝大師賦予作品生命力的意義,便是透過他們的巧手,讓觀者有所感受,將自我的生命哲學融入其中,與作品的生命力進行對話。也許是一棵松、也許是一枝蘭花,靜止的作品,就能讓人感覺風吹拂,葉片跟肢幹搖曳的生命。
 
一隻不動的虎,透過眼神、姿態,表現出山林王者的風範;一條仰天的龍,透過對細部的雕琢,讓人感覺龍翱翔天際的英姿。意境的表達,也不一定局限於氣勢著營造,一直慵懶的貓咪,搭配上花具的概念,讓人聯想陽光,宛如貓咪臥在窗邊,慵懶的曬著太陽。

從作品當中,讓觀賞者感覺到畫面的延伸,而單單只是呈現出作品的形,而讓描述出心境的意,如此見山不是山的禪思,就是數十年養成的工藝大師,於手一隻外的另一個價值。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銀壺工藝】信仰與技術的完美交融



日本的金工師傅,在創作上其實不單單是以銀壺、銀瓶或金器為主,以大淵武則老師來說,其實他的創作有相當多比例是在於擺飾品之上;關於擺飾,在日本免不了會將宗教信仰作為一種創作的題材。

日本其實是一個多元宗教的國家,但從林立的神社跟寺廟,就能知道多數的人還是以神道教跟佛教為主。訴求天地萬物皆有神靈的神道教,其實在其信仰之中並沒有太過深刻的形象,因此工藝師的創作出發大多是從佛教切入居多。

 
不管是畫師、木雕師還是金工師,一生的創作免不了都會有佛像的作品,大淵武則老師就有相當多的題材是從佛像出發,以禪學大師布袋和尚為形象的作品,更是最為人稱道。

佛像的創作,談的其實不單單是一個形,包含其中的意更是相當重要的元素,更甚者,從禪的角度出發,意甚至大於形。就如同大淵武則的佛像創作中,比例並非是一個絕對,Q版可愛風格的布袋和尚也是一種美好,針對單一部位的強化,也是作品的訴求之一。

 
但在老師的佛像金工作品中,能發現的就是對於創作形象的意,捕捉得相當完美。以佛學人士皆熟悉的布袋和尚來說,當提即提、當放即放的豁達,笑口常開的形象,在一雙巧手下完美的雕塑捕捉。

「談意不談形,看似形卻重於意。」不只是運用於佛像作品之上,在大淵武則的銀壺茶具及花道器皿中,也有著相同的概念。也因此,每一個作品在每一次的觀賞,不同的時空、心境之下,都有不同的情緒反饋,更增添了收藏的價值。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銀壺工藝】大師X台灣:台灣味銀壺作品欣賞

烏龍茶銀壺:君竹飄香

興起引進大淵武則老師的作品,一開始的想法其實就是想將這一個可以說是日本國寶級技藝的經典作品,也讓台灣的收藏家能夠擁有。只是在跟老師接觸的這段過程當中,當老師知道我們是從台灣過來的時候,對台灣也有相當的興趣。

幾次的閒談,老師也逐漸對台灣有了初步的概念,有屬於他的一套台灣形象。趁著這樣的一個因緣,我們對於跟老師的合作也有了新的想法。

「是不是可以讓老師針對台灣精神,發展出幾個作品呢?」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態,我們像大淵武則老師提出詢問,想不到他也相當感興趣!

因此,我們共同發展了三支專屬台灣味的銀壺作品,從外型到使用機能,完全都是以台灣精神出發!
銀壺作品:風竹靜景
 
這次的作品分別是三支銀壺,兩支以大師相當喜愛,同時也是台灣特產之一的「竹」為設計概念,另一支則是從台灣的農業精神,打造出別具風格的南瓜形壺身。同時,有別於過去大師的銀壺功能性,這次有兩支銀壺的尺寸大小是以台灣人習慣使用的「烏龍茶壺」為主,表現出的是專屬於台灣的茶道精神。

三支作品,從造型到概念,形意相合,透過日本的工藝經典表現出台灣的精神與概念,特別處理的銀壺表面,飄蕩著台灣百年來的古樸風情。大師的工藝精神,與台灣的茶道文化相結合,絕對是台灣愛喝茶的人士一定要入手的經典之作!

喜歡這次台日結合下碰撞出來的火花嗎?未來我們將與大師繼續打造出更多專屬台灣的銀壺作品,不只要將好東西帶進台灣,更要將台灣的精神,傳進全世界!

烏龍茶銀壺:金瓜鄉情

【直擊現場】銀壺的背後:對工作環境的講究


 
每一支銀壺誕生的背後,除了包含了工藝師匠的用心跟多年技藝的歷練,其中更有著日本對於生活的講究跟自我要求。

銀壺兼具功能跟優美,是一種講究,更是工藝大師對於作品的要求。同樣的一個用心,不單單只是存在於作品本身,更是延伸至工作的環境。究竟這些工藝大師,平時工作的環境是什麼樣子呢?今天我們的駐日特派員就特地潛入大淵武則老師工作的地點,為大家直擊揭露!
 
工具,對每一個工藝大師來說,不單單只是吃飯的工具,更是他們的好幫手!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支銀壺誕生的背後,除了工藝師的手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無非就是千錘百鍊的工具。

大淵武則老師對於工具的要求相當嚴謹,整齊的擺放,是第一準則,如此才能在每一次的工作中,都能在最快的效率之下找到正確的工具。妥善規劃的空間,跟工具擺放架的安排,更能看出大師對工作的態度。
 
如同日本人對工藝大師的尊重,大淵武則也將同樣的重視用來面對工具,要求自己跟每一位弟子在完成工作之後,都要確實的進行工具的整理跟清潔,這是對它們的重視,就如同重視每一個銀壺作品一般,工具也不能馬虎。

工具之外,從環境更能看出相當日本的和式精神。大淵武則老師工作的地點,擺放了榻榻米,跪坐其上的身影就是平時老師工作的模樣。就如同日本的花道、茶道一般,優美之必要,是老師的自我要求!
也因此,每一件完成的銀壺作品,在優美的形之下,更包含了日本精神的意在其中,每一筆的敲打,更是投注了大淵武則老師身為一個金工師傅的武士道精神!


【直擊現場】銀壺的誕生



  大淵武則的作品,品項相當的多,其中最受台灣人歡迎的無非就是兼具生活功能的銀壺,不管是泡茶用的茶壺,還是一般儲存開水用的水壺,優美的外觀,令人驚艷的外型,是最大的特點。

  但是,一支銀壺的誕生,所需要耗費的精神跟時間相當驚人。數十年養成的工藝師傅,與許多學習中的助理,共同的努力,銀壺究竟如何誕生,今天就帶領大家到製作的現場,一探究竟!

  每一支送到我們手中的銀壺,看似渾然一體的背後,其實各個部分的元件是分別執行,如照片當中的壺身、壺嘴跟握把,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是大淵武則老師跟旗下弟子共同完成的結晶。

  同時,每一個作品之上上的紋路,更具備透過大淵武則老師之手,一下下的敲擊,依據他的紋路、形狀,敲打出屬於他的造型。即便是同樣的款式,純手工打造的細膩,其實仔細觀察,皆可看出其中的差異性。

  每一支銀壺,都可以是一個專屬的存在。
  在銜接壺嘴跟銀壺本體的部份,更是工藝的精采表現,針對軟性相當高的真銀(日本訴求999以上純度才可稱為純銀),以火進行燒融,將壺身與壺嘴部分結合,讓每一支銀壺都能達到無懈可擊的完美,這就是對作品的自我要求!

  在火焰的淬鍊下,銀壺產生的美麗光澤,就彷彿是象徵著每一位大師一路走來的歷程,辛苦數十年的歷練,方能成就出一雙雙打造經典的巧手,也因此每一支銀壺的誕生,更包含了日本文化對技藝的堅持跟自我要求!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日本文化】從武士道延伸銀壺工藝經典



  武士道,一開始討論的是日本封建時代對於武士的規範及武家信仰的哲學,其根本就如同是歐洲的騎士精神。同樣的道理,如同騎士精神延伸至今,成為了一種紳士的表現;現今的日本雖然已經沒有武士及武士制度的存在,武士道精神依然成為日本人的一種生活價值觀。


  目前談論武士道的書籍,最根本的無非是由新渡戶稻造跟他的美籍老婆以英文書寫的《武士道》一書,對武士道進行徹底及完整嚴久的新渡戶先生,也成為影響日本相當深遠的人。(日本的五千日圓鈔票便是以他的肖像為主)

  綜觀武士道的精神,根本的美德為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其中最令人爭議的無非是切腹文化的闡揚。但自殺之於武士道而言,其實是回歸到武士道最根本的「背負責任、完成責任」,責任之於武士而言,是比生命還重要的使命,無法完成責任,比死還可怕。

  對身分跟行為的重視,如此的武士道精神,其實還依然影響著日本這個國家。影響著一般人的生活,當然包含了工藝師。


  在這個已經廢除封建的現代日本,人人都能貫徹武士道精神,工藝師也以自己的身分跟職業為榮,即使必須經過幾十年的磨練才能出師,依然擔負起技藝的責任!其中更包含對每一件作品的自我要求。以銀壺來說,簡單的一個壺,任何細部都講究的用心,就是一種武士道精神!對工藝師而言,他們的工具就如同是武士刀,每一個作品都是一個責任!

  從氣勢十足的家居擺飾,到泡茶用的銀壺,作品的多元也是一種武士道的表現。對日本人來說,武士道精神並不只對男性武士,包含武家的女性也在規範之中。武士的女兒守衛自己的貞操,武士家的女性教育子女、支持丈夫的同時,實踐武士道精神的地方就是廚房。

  一個擺飾,是武士道精神;一只銀壺,當然也是!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工藝國寶】日本首席金工、銀壺大師-大淵武則



金屬工藝品對許多熱愛收藏的文人雅士來說,充滿了吸引力。不管是單純的擺飾,還是具有功能性的壺、花瓶,都深受許多消費者的歡迎。在日本,提到金屬工藝,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會想到堪稱是日本國寶的金工大師-大淵武則。

大淵武則老師,雅號光則,對台灣的金工收藏家來說也許有些陌生,因為他多年來始終堅持於創作,不斷的精進作品的自我突破。在老師的眼中,一個作品的完成,絕不會是一個句點;當他的目光投注於一個作品之上,想的都是下一個作品如何更上一階。


在日本,一個金工師傅的養成絕不是只有幾年的光陰。數十年才能出師的嚴苛環境,造就出來的是一個個精鍊的巧手,而大淵武則老師更是在出師之後,依然每日不斷的精進自己的技藝。

其作品多次獲獎,甚至是日本唯一取得「內閣總理大臣賞」的最高榮譽金工大師,於1996年(平成8年)更受封象徵日本工藝界最高榮譽的「黃綬褒章」,擁有多項最高榮譽的肯定,首席金工大師的頭銜,當之無愧!


長期鑽研於作品之中的大淵武則,其作品更是每一件都是全手工的保證,因此常會遇到日本收藏家爭先恐後的收藏,而沒有流出海外。為了讓更多人都能典藏大師經典風範,瑞壽直接與大師接觸,將他的作品引進台灣,讓台灣的典藏家也能親自體驗日本國寶級的技藝。

未來,我們也將從老師的作品,延伸出更多對日本文化的探討,請大家敬請期待!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工藝賞析】從急須壺的銀壺工藝,看日本輕文化



  提到日本文化,您會想到什麼?武士道、花道之外,茶道無非是日本文化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日本自中國宋代將茶道文化引進,並發揚光大成自己的一派文化脈絡。日本的茶道,從整個儀式的要求、泡茶者與喝茶者的禮儀規範,就能看出其重要性。

  但是在現在科技的衝擊之下,即便喝茶依然是東方相當重要的一個生活習慣,動輒兩三個小時的傳統茶道禮儀,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卻是一向負擔,因此變延伸出屬於茶道的輕文化-
急須壺

  急須壺
從字面上來看,「急須」其實就有著急迫的意思,有點類似你已經相當口渴,想來杯茶的時候,立即就能享受。比起一般茶道使用的壺,急須壺的壺身通常較小,沒有彎曲的把手,筆直從側邊延伸的把手是一種獨特的設計,讓您的施力更簡單,也更加俐落,完全表現出「急須」的特點。



  急須壺有相當多的材質,從陶製、陶瓷、生鐵、銀製及金製,其中又以銀製的急須銀壺最受到日本人的推崇,這不是一種奢華的品味,而是日本人認為以真銀煮出來的茶,特別的甜。就如同日本人習慣以生鐵煮水,來活化水當中的養分,這其實都是一種透過礦物的能量,讓水活化的方式。

  特別是日本的金工工藝,在
銀壺的設計上總是讓人愛不釋手,精緻的工藝技術,讓銀壺不單單只是一個泡茶的工具,更成為一種藝術的表現。品茶的時候,是一個工具;平時擺放於桌上,更是一個空間中的風景。

  如果您也熱愛茶文化,那麼不妨可以試試,為自己挑選一支風味別具的
急須壺,體會一下都會生活當中,俐落的茶道輕文化。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