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瑞壽分享】柴燒之境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燒成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不是靠運氣。土質和土胎的配方是決定作品好壞的關鍵,柴燒作品不上釉,體表的色澤完全來自土胎、火侯和木炭的交融,藉由自然落灰留在作品上形成一種自然釉,燒製過程留下的火痕,是人工難以達成的獨特紋路。

柴窯大致的架構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火膛(燃燒室),窯室,煙囪,煙道。燒窯的原理是:木材於火膛中燃燒,其產生的熱度,灰燼,火焰,經過窯室,對擺在其中的陶坯產生作用與效果,再經由白煙排出。因此窯的設計重點必定是①有利於燃燒(包括升溫及保溫);②有利與火與灰在坯體上的著述:③火的排出路徑(側焰、倒焰或直焰)
當然細分窯種有很多類,穴窯、登窯、蛇窯、四角窯等等,每種不同形式的窯皆為使作品呈現不同的效果和風格,之前有為大家介紹過來自日本的「玉尚窯」為登窯型式,特色優勢就是在每段窯口都能投柴控制,創造出每個作品的獨特風格,加上玉尚窯的職人們潛心於傳統技法的流傳,堅守著自然效果之外亦能達到火與土的一拍即合。



  窯的建構不單純是技術問題,窯的型式更決定了火的路徑,也就是決定了落灰,火痕的方向性。更確切地說,窯將確立作者不可變更的窯火風格。柴窯窯性的掌握,除了順應與駕馭外;也包括對燒成效果的掌握,適量的落灰及火痕的效果,如果不求落灰及火痕,就沒有必要千辛萬苦的去燒柴窯了。不當的窯室設計將導致效果不彰,溫度燒不上去,蓄溫不良,灰和火部留不住等等缺憾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